幸福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别跟我讲大道理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44

分卷阅读244

    泽的面前。

“你就是杜越泽?是你贴了科举舞弊的张贴?”衙役问道。

“正是鄙人。”杜越泽端坐不动,缓缓的道,脸上泛起一股英气。

“拿下了。”衙役道。

杜越泽微笑,吸气,准备大声的背诵准备好的台词。

忽然,一只黑袋子从头上套下,把他整个脸罩住。

“干什么?”杜越泽惊慌的叫。

“这是华国的人道主义,嫌疑犯在过堂之前,用不着丢人现眼。”衙役安慰道。

忒么的p个人道主义,戴了这头套,再喊些口号,念几首绝命诗,像个小丑好不好。

衙门门口的告示牌上,贴出了三张试卷。会元的,杜越泽的,还有标准答卷。

到底有没有舞弊,在数理化试卷上一目了然,对就是对,错就是错,该几分就是几分。

“把那个谁谁谁的功名夺了,一辈子不准进入仕途。”胡灵珊随意的道。

“不杀了?”严复微笑,懂得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用杀解决的,不容易啊。

“杀?朕是天子,犯得着理会这种小人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。”胡灵珊奇道。

在胡灵珊的眼中,这个胡说八道的家伙,连记住姓名的资格都没有。

严复点头,杜越泽这个蠢货,言不获罪,不代表可以诬告,胡说八道的代价,是极其重大的。

被夺去功名,只是朝廷的正式责罚,还有更大的惩罚等着杜越泽。

不知道有多少会试官员和会试的举人,因为无辜的舞弊案件,认为受到了羞辱,觉得是奇耻大辱,怎么可能放过杜越泽,用不了多久,杜越泽就会生不如死。

……

华国科举舞弊案,被传的华夏人尽皆知,倒不是因为这是丑闻,而是因为被张贴出来的考卷,被记者完整的拍照,刊登。

华夏其余地区的学子,忽然就熄灭了去华国考科举的心思。

数理化,谁忒么的懂啊。

从小学儒学的学子们愤怒了,这根本是西洋妖术。

湖广地区忽然宣布,湖广也开科举,今年就开放所有院试,乡试,会试,殿试,考试内容依然是四书五经和八股,并承认满清已经得到的功名,不用像华国一样,竟然要举人重头考童生。

一时全华夏文人纷纷向湖广地区涌去。

“嘿嘿,胡灵珊果然不懂。”张之洞放下手里的报告,笑道。

关卡处报告,一直不间断的人才外流,不但终止了,还有华国的学子进入湖广的迹象。

“人才难得,半部论语治天下,胡灵珊采用莫名其妙的数理化,又怎么管理天下,又怎么让人才心服?”

辜鸿铭微笑着点头。

这是胡灵珊的一个大破绽。

延绵千年的儒家思想,有根深蒂固的传统。为了当官,会有很多人去华夏唯一继续进行科举的华国,咬牙重新学习数理化,但是,当发现数理化的世界是如此的艰难,而偏偏湖广又同样有科举,同样能出人头地后,儒家弟子的选择,已经异常的简单明了。

谁愿意去学数学啊,爱谁谁去!

但偏偏有钱读书的,有钱念四书五经的,要么是家族巨大,要么家产不薄,一旦这些人认为在四书五经上的通过几率比该死的数理化更高,那么,整个家族以及产业,就会疯狂的流出华国,进入湖广。

“胡灵珊不肯给高官厚禄,我肯。”张之洞决定按照标准的科举制度进行,状元该进翰林就进翰林,举人该当县丞就当县丞,绝对不会像胡灵珊一样,不把举人当官老爷。

天下想要出人头地的人,不管是文人,还是不识字,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农民,都会迁移到前途更广阔的湖广。

至于湖广的前途真的比华国巨大吗?

当然不是。

华国在印度极度缺乏官员,随便就能安排出几千个官老爷的位置。

可惜,大多数p民不知道。

张之洞冷笑,只要如此几年,华国的人口只有外流,没有进入后,华国就会爆发另一个破绽。

民族问题。

华国的汉人,实在太少了。

当华国的印度人,德国人,日本人的数量,远远的超过了汉人,走在街上全是印度语德语日语,随便说句话,随便做件事,就有可能违反了印度人德国人日本人的风俗,必须三思而后行的时候,华国的汉人就会加速的离去。

印度人德国人日本人成为主流后,又怎么可能不进入朝廷体制,时间越久,这些异族的力量就越大,作为少数民族的胡灵珊的统治,就会彻底崩溃。

张之洞不费一枪一弹,完胜胡灵珊。

第90章酒后乱性

海宁。

木家祠堂内,静静的坐着几百人,男女老少都有,连海宁木家的偏支,也尽数叫了回来。

到了决定全族人未来生死的时候,再怎么以为族长的权利至高无上,也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。

“皇上的秉性,这几年来,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,只怕是不会放过我们木家的。”族长平静的说着。

底下一些人微微有了sao动,特别是年轻男女,很是怀疑的样子。

“皇上虽然是在咱大清朝出生的,血脉就算不是大清皇族,也和老佛爷有着千丝万缕的机会,不然老佛爷不至于如此照顾。”

很多人点头,在这些在满清当点小官,有点权利,有点家产,却偏偏又远离中枢的人们看来,慈禧对胡灵珊可以算是宠爱至极了。

“但皇上毫不犹豫的推翻了大清,处处以大明子孙自居,如此,我们木家,只怕就要面临祸事了。”

胡灵珊的行为,稍微有点见识的人,都看得清楚,对满清是毫无感觉的,甚至不时的带着深深的厌恶,满清还在,胡灵珊就敢在杭州下令学生剪去辫子,就是大逆不道的明证。

放在康熙年间,胡灵珊就是一个前明余孽。

“你们这些小的,或者会问,为什么我们木家在华国,在皇上的面前,会倒大霉呢?”族长看看那些不以为然的年轻男女,缓缓的说道。

很多男女不由自主的点头。

当年胡灵珊刚刚得了杭州,稍稍有点气象,木家就考